看了眼三年前还没大考前写的博文,然后再看看现在。毫无意外的发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当时也是为了将来在烦恼,不知道该读什么科系,也不知道听从家人的意见选择了一个不是自己本意喜欢想选的科目会有怎么样的后果。也会因为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应对而感到烦躁。结果一转眼就过去了三年,我也毕业了。我自认应对得也还算不错吧,至少从字面成绩上来看是这样的。然后现在我又在面对一样的问题,真就时间轮回烂事依旧呗。
我本来想说现在比起当时好想要淡定得多,但是努力回忆了一下发现好像也就差不多。我一直都是这副德行,说好听一点叫随意而安,既来之则安之;说难听一点就是胸无大志,不知道自己该干嘛,虚无度日。所以才会有前段时间的“乌龙事件”,在面试的前一晚才突然醒悟自己其实更喜欢另外一个科目。然而都已经来不及啦,有点迷惑行为那味儿。结果在面试以后我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表现得也还行。虽然我不否认过程中自己说了点当时觉得有些违心的话(指回答是否真的喜欢这个科系时),这也是没办法的呀。
简单地说,我现在在家待了也四个多月了,还有一个月不到就能知道之后该去哪里读什么了。面对的一样的问题就是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去应对要读的科系。但其实也由不得我做选择,就只能先硬着头皮读读看再打算了。真的不行就再想办法。没试过就不知道。当时虽然在犹豫但是还是没有选择放弃的原因就是不想给自己找借口。如果我当时没尝试,那之后肯定就会免不了有“如果我当时试了可能就不一样了”的想法。所以就不想给自己这个机会,有这个如果。要是真的失败了我也会坦然接受。至少试过,也不算太冤。
- 21:12:00
- 0 Comments